項目簡介
本建筑群用當代建筑和景觀設計手法,體現禪學之空靈無我的意境;在禪意的表達與建筑的本源目的之間,尋找破解佛教寺院當代表達之謎;同時,探索讓出世的禪宗走向平民大眾的空間語言。是實驗,就絕非完美,更有待更深入的批判和探討。但值得慶幸的是,其千年不變的規制從此有了突破。
本項目位于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白塘河濕地公園內,是 “非宮殿式”的,以“非傳統手法”設計的現代寺廟群。于2010年開始建設,歷時三年,現已建成對公眾開放。建成后的水月禪寺以獨特的、突破傳統寺廟建筑形態和風格,成為一處具有現代元素的佛教禪宗道場,也成為睢寧縣白塘河濕地公園中別具一格的文化景點。
水月禪寺是在睢寧縣地藏寺的基礎上復建的。原地藏寺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這座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寺廟卻不幸毀于日寇侵華戰爭,遺留下一片廢墟。改革開放后,當地黨委及政府部門大力落實宗教政策,附近佛教徒及廣大群眾極力倡導恢復舊貌。2010年10月,地藏寺被遷址并復建于白塘河濕地公園內。遷建后的地藏寺更名為“水月禪寺”,因其布局設計皆圍繞水景,又因佛學中所稱因、果、圓、缺的信仰似月亮,故而得名。水月禪寺總的建筑風格調獨具匠心,表現手法獨特,力求將佛教元素與現代建筑藝術完美結合,功能和布局合理,更利于弘揚及推廣佛教文化。
水月禪寺以“藏風得水,古典格局;入世精神,簡約建筑;禪宗美學,禪意空間”的理念為核心,在建筑風格上,突破傳統規制,一改中國寺院傳統建筑風格,在遵循佛教殿堂布局制式的前提下,融入現代建筑元素,詮釋了佛家大道至簡的人文理念;在建筑空間上,追求質樸舒適的親切感和空間精神的感染力,力求宗教元素與現代元素的完美結合,人文關懷與生態環境的完美結合,古典格局與實用功能的完美結合;在建筑布局上,采用了現代化建筑形制與傳統寺院結構相融合的方式,寺院內部則延用了軸線對稱,院落圍合型的傳統布局形式,而寺院外部形制設計是完全現代化的簡約風格。
整個建筑群共分18個功能體: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地藏殿、觀音殿、念佛堂、禪堂、僧寮、客寮、行政部、接待部、齋堂、展賣廳、積香廚、休息廳、庫房、交流廳。建筑群總平面沿正南正北方向布置,縱向一根軸,橫向2根軸,縱軸上依次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第一橫軸分別為觀音殿和地藏王殿,第二橫軸分別為念佛堂和禪堂。在四周還分布著僧尞、香積廚、客尞、展賣廳等建筑。各殿外立面采用仿木金屬格柵圍護,遠遠看過去,有種垂簾的感覺,尤其是到了晚上,燈光的映射使整個建筑有了一種“亦實亦虛,亦動亦滯、靈活通透”的效果。 寺門延續了寺廟一貫采用的紅色平開木門,將現代與古典寺廟元素相結合,兩側的鐘樓及鼓樓采用了木格柵通透的處理手法,讓為世人祈福的鐘聲傳達的更遠,與佛教的啟迪心智、蕩污滌垢、祈福納祥巧妙結合。
水月禪寺是目前中國大陸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非宮殿式的現代風格的佛教活動場所。整個建筑布局和現代風格創意水體和院落景觀相溶共生、相得益彰,充分展現了生態舒適、簡約唯美、禪意怡心、水月怡情的意境,自對外開放以來,受到各界人士,包括佛教界人士的肯定與贊譽,成為人為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融,宗教文化與現代文化完美結合的典范。
讀者評論